每日一题第231天(7-9年级)

2023-05-10 14:56:27


每日一题

第230天答案与解析


七年级

【语文】

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,不正确的一句是(  )

  A爱迪生试验电灯的消息,通过报纸传遍了全美国,也轰动了大西洋两岸。

  B 在集训途中,因为海拔过高缺水,李国瑞甚至只能用尿液使自热米饭升温。

  C 在这个封闭的山村,对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,这里的人们都会觉得不可理喻。

  D 世界上的艺术珍品已是洋洋大观,但它们都曾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与筛选。

【答案】 C

【解答】A:试验:为了解某物的性能或某事的结果而进行的尝试性活动。根据句意,词语使用正确;B:甚至: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、进一步的事例。根据句意,词语使用正确;c:不可理喻:不能用常理使那个人明白,沒法跟他讲道理,形容蛮横或固执。与句意不符,词语使用错误;D:洋洋大观: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。根据句意,词语使用正确。故选:C。


【数学】

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()

①3个人分成两组,一定有2人分在一组;

②随意掷两个完好的骰子,朝上面的点数之和不小于2;

③明天北京会刮大风,出现沙尘暴;

④你百米可跑5秒.

考点:

确定事件,随机事件(不确定事件)

分析:

在概率中,事件根据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分为三类:

不可能事件、不确定事件、必然事件.

不确定事件、必然事件合称确定事件.

不可能事件是指不可能发生的事件,其概率为0.

必然事件是指必然发生的事件,其概率是1.

不确定事件是指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,其概率可以用

公式P(A)=事件A可能出现的次数所有可能出现的次数来求解.

1、仔细阅读题目,回想一下必然事件的定义?

2、对于①,将三个人分成两个组,有几种分法,一定有一组有两个人吗?

3、接下来,自己试着对②、③、④分析判断.

解答:

答案:①②.

解:对于(1)将3个人分成两组,一个组是一个人,另一个组必是两个人

所以这是一个必然事件;

随意掷两个骰子,出现的点数和最小的为1和1、此时和为2;

所以,随意掷两个完好的骰子,朝上面的点数之和不小于2是一个必然事件;

明天北京会刮大风,出现沙尘暴,是不确定事件,故不是必然事件;

你百米可跑5秒,是不可能事件,故不是必然事件.


【英语】

( )The ________ are playing football in the rain.

A.man  B.children  C.boy  D.woman

【答案】B

【详解】句意:孩子们正在雨中踢足球。本句是现在进行时,构成:主语
+am/ is / are +现在分词,根据句子中的are可知,本句的主语是复数,选项A‘man’是单数,选项B‘children’是复数,选项C‘child’是单数,故选B

八年级

【语文】

默写。(10分)

 (1)________ ,草色入帘青。 (刘禹锡《陋室铭》)

 (2)春冬之时,________ ,回清倒影。 (郦道元《三峡》)

 (3)________ ,影布石上,佁然不动。(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)

 (4)山河破碎风飘絮,________________。(文天祥《过零丁洋》)

 (5)________________ ,________________ 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。(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)

 (6)行到水穷处,________________。(王维《终南别业》)

 (7)曾子曰:________________ ,任重而道远。  (《论语》)

 (8)________________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(杜甫《闻官军收河南河北》)

 (9)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里用“________ ,________  ”两句精辟地指出了后汉倾颓的原因。

  (10)李煜在《相见欢》里以冷落的清秋之景,来描写自己寂寞离愁的句子是:________。

【答案】11.(1)苔痕上阶绿(2)则素湍绿潭

(3)日光下彻(4)身世浮沉雨打萍

(5)衔远山,吞长江(6)坐看云起时

(7)士不可以不弘毅(8)白日放歌须纵酒

(9)亲小人,远贤臣(10)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

评分细则:10分。每小题1分、有错別字,该该小题不得分,本题分为两个小组,每个小组总分5分,1,3,5,7,9,为第一小组,2,4,6,8,10为第二小组。注意:若有学生答错了位置,但该生更改了相应的题号,算正确。


【数学】

设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,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,ab的关系是(   )

A. a>b
B. a=b
C. a<b
D. b=a+180∘

考点:

[多边形内角与外角]

分析:

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多边形外角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.

解答:

∵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a,

∴a=(4−2)×180∘=360∘.

∵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b,

∴b=360∘,

∴a=b.

故选B.


【英语】

The ________ (more; much) we get together, the ________ (happy; happier) well be.

【答案】more; happier.

【详解】句意: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越多,我们就越快乐.

根据The--(more; much) we get together,the--(happy; happier) we'll be,可知我们聚在一起的时间越多,我们就越快乐,这里考查the+比较级,the+比较级.故填more; happier.


【物理】

下列物理量的估计最接近实际的是(  )

A.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/s

B.一个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

C.洗澡淋浴时水温约为80℃

D.重庆地区大气压的值大约是100Pa

【答案】B

【解析】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/s左右,故A不符合实际;

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,受到的重力大约为G=mg=50kg×10N/kg=500N,故B符合实际;

人的正常体温为37℃,洗澡淋浴时水温略高于体温约为40℃,故C不符合实际;

重庆地区大气压的值大约是105Pa,故D不符合实际.

九年级

【语文】

位次的讲究

①《红楼梦》第三回讲到了林妹妹进荣国府,处处小心,先是为坐到哪个位置,她就颇费了一番思量,比如舅母王夫人处,黛玉“就只向东边的椅子上坐了”,到了吃饭的时候,凤姐让黛玉坐在右边第一张椅子上,黛玉也十分推让。

②林妹妹之所以在“坐在哪里”这个问题,这么谨慎,是怕在这个极其讲究礼仪的家庭里,行差踏错,让人笑话。在古代,中国人非常讲究座次的尊卑。

③首先,我们要弄明白的是,南、北、东、西四个方位哪个为尊,哪个为卑。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。“堂”一般不住人,只举行孝行大礼的地方,这种时候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(坐北朝南),其次是西向,再次是东向,最后是北向。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,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,因此,古人常说:“南面称帝”。而“室”一般为长方形,东西长而南北窄,所以在室内举行活动时,一般遵循“东向为尊,西向为卑”的原则,例如,汉明帝与老师杨荣交谈时,为表达对杨荣的尊敬,就安排杨荣坐在靠西边,面朝东的位置,后来,人们把塾师也称为“西席”。

④至于左与右,谁为尊,谁为卑的问题,就此叫复杂了。周朝规定,诸侯朝见天子,宴饮以左为尊,用兵打仗,则右边为尊,左右尊卑,要视乎场合而定,到了战国、秦、西汉的时候,“右”似乎成了尊位,《廉颇蔺相如列传》里就有“以相如功大,拜为上卿,位在廉颇之右”的记载,然而到了东汉、魏晋、南北朝,左右排序又有了新的变化,以“左”为大,例如赤壁之战,孙权“以周瑜、程普为左右都督”,同为都督,周瑜尊于程普。这种情况直到元朝,才恢复了官职的“右尊”,明朝建立以后,又再次变为“左”尊,自此“左尊右卑”一直延续到今天。

⑤所以,在传说戏剧舞台上,我们现在仍然可以看到远道而来的客人坐在左边,而主人总是右侧陪坐。于是也就出现了《红楼梦》里,黛玉被请到左边席面上的描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有删改)

1、对于位次如何讲究,本文是从哪两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?

 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       

2、文章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“林黛玉进荣国府一事”。试分析其作用。

                      

3、在下列选项中任选一项,简要分析其方位词是否符合本文所介绍的“位次的研究“?

A、二世元年七月,发闾左谪戍渔阳,九百人屯大泽乡。

B、时难年荒世业空,弟兄羁旅各西东。

                   

答案:1、本文从南、北、西、东四个方面的尊卑和“左右”谁尊谁卑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。【本文共5段分为3个部分,第一部分为-自然段,举《红楼梦》林黛玉初进荣国府的例子,并引出主题“位次的研究”。第二部分为③自然段,详细地论述了南、北、东、西四个方位得尊卑问题。第三部分为第④-⑤自然段,论述左、右谁为尊,谁为卑。理清脉络就会发现,答题点锁定在第三部分即④-⑤两段,概括一下就可得到答案。】

2、 ①文章开头列举“林黛玉初进荣国府”的事例,引出下文,点明文章中心-位次的讲究;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,吸引读者,引起读者兴趣。③结尾再次提到“林黛玉初进荣国府”一事,照应文章开头,首尾呼应,结构严谨。④再次点明文章中心,说明位次的研究。【从题干分析来看,主要是分析本文首段和尾段的作用。明确首段的作用:a设置悬念,吸引读者;b、增加趣味性、生动性、增加文学色彩,引起读者兴趣;c、引出说明对象;d、点明中心。尾段的作用:a、照应开头,使结构严谨;b、点明文章中心。】

3、A项中的“闾左“指贫民,古时贫民居住闾左,富人居住闾右。在战国、秦、西汉的时候,左右排序以”右“为尊。A项中的“左”为卑,“右”为尊,符合本文所介绍的左右尊卑问题。

B项中的“西东”指兄弟各走各的路,由于时局原因,不能相聚在一起,在这里不指具体方位,更不指位次。【本题属于文段知识运用题,只要紧扣原文段“位次的讲究”里“南北东西”和“左右”谁尊谁卑,就能解决。】


【数学】

如图,BAC=30∘,MAC上一点,AM=2,点PAB上的一动点,PQAC,垂足为点Q,则PM+PQ的最小值为___.

 

考点:

轴对称-最短路线问题

分析:

本题作点M关于AB的对称点N,根据轴对称性找出点P的位置,如图,根据三角函数求出MN,∠N,再根据三角函数求出结论.

解答:

作点M关于AB的对称点N,过N作NQ⊥AC于Q交AB于P,

则NQ的长即为PM+PQ的最小值,

连接MN交AB于D,则MD⊥AB,DM=DN,

∵∠NPB=∠APQ,

∴∠N=∠BAC=30∘,

∵∠BAC=30∘,AM=2,

∴MD=1/2AM=1,

∴MN=2,

∴NQ=MN×cos∠N=2×=

故答案为:.


【英语】

   Its a good idea to send the old books         the children who need them.

A. at       B. of          C. to          D. by

【答案】C

【详解】考点:[其他介词]

句意:把这些旧书寄给需要他们的孩子们是一个不错的注意.

结合设空处前面的"send"和后面的"the children  who need them"可以推断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"把这些旧书寄给需要他们的孩子们是一个不错的注意.",所以设空处的短语表达的意思是"把…寄给某人",应该为:send sth.to sb.,故选C


【物理】

许多自动控制的电路中都安装有电磁铁.有关电磁铁,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(  )

A.电磁铁的铁芯,可以用铜棒代替

B.电磁继电器中的磁体,可以使用永磁铁

C.电磁铁磁性的强弱只与电流的大小有关

D.电磁铁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

【答案】D

【解析】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,电流的通断可以控制磁性的有无.电磁铁有电流有磁性,无电流时无磁性.铁芯需用软磁性材料制成,因为软磁性材料的磁性不能保留下来.

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: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.电流越大、线圈匝数越多,电磁铁的磁性越强.

A、电磁铁的铁芯需用软磁性材料制成,铜不是磁性材料,故不可以用铜棒代替,故A错误;

B、电磁铁不是永久磁铁,它的磁性的有无跟电流的通断有关,所以电磁继电器中的磁体,不能使用永磁铁,故B错误;

C、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,故C错误;

D、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制成的,故D正确.


每日一题

第231天

七年级

【语文】

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,排序恰当的一项是(  

①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 

②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,目的在养成习惯,增强能力

③养成习惯,换个说法,就是教育  

④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 

⑤教育不限于学校,也不限于读书

A.③⑤①④②        B ①②④③⑤       C ⑤③①④②      D ②①⑤④③


【数学】

做重复试验,抛掷一枚啤洒瓶盖1000次,经过统计发现“凸面向上”的次数为420次,则由此可以估计抛掷这枚啤酒瓶盖出现“凸面向上”的概率为___.


【英语】

( )An old man wants to buy a hat.He should go to a ________

A.library  B.bank

C.book store  D.clothes store

八年级

【语文】

名著闻读

1.下列有关名箸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2分)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     )

A.“弱小的草呵!骄傲些罢,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”出自《繁星·春水》。

B.《三闽演义》中“群英会蒋干中计”刻画了周瑜机智多谋的形象。

C.得知虎妞难产,祥子在小福子的帮助下,立即将虎妞送往医院。

D.鲁滨孙救下的野人“星期五”,是鲁滨孙忠实的仆人和朋友。

2.填空。(2分)

(1)董超、薛霸押解林冲到         (填地点名)时,准备将其杀害。鲁智深及时出现,出手相救。

(2)           (填人名)写信给好友韦格勒时说:“我要扼住命运的咽 喉。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!……”

3.阅读《巴黎圣母院》中的一段文字,完成题目.(3分)

“渴!”他快喘不过气来,第三次高喊。……

她一言不发,走近犯人。他为躲开她,徒然扭动身躯。她从腰 带上解下一个水壶,温柔地送到他枯焦的唇边。

于是,一颗硕大的泪珠在这只完全干枯的独眼里滚动,顺着这张因绝望而久久抽搐的鬼脸缓缓淌落。

此时他竟忘了喝水。而她浅浅一笑,噘一下嘴,把壶嘴贴紧他 那张龇牙的大嘴。

(1)上文中的“他”是因为什么事而成为“犯人”被绑在耻辱柱上的? (1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(2)结合上文内容,说说“她”具有什么样的品质。(2分)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  


【数学】

如图,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△ACD及等边△ABE.已知∠BAC=30∘,EFAB,垂足为F,连接DF.


 

(1)试说明AC=EF;

(2)求证: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。


【英语】

( )David has _______ (less; fewer) money than Anna has.


【物理】

如图所示,一名运动员投掷铅球的过程示意图.铅球在b点离手,c点是铅球运动的最高点,不计空气阻力.在ad的整个过程中,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(  )

 

A.只有在a到b的过程中,运动员对铅球做了功

B.在b到d的过程中,铅球的机械能先增加后减少

C.在c到d的过程中,铅球的重力势能减少

D.在a到d的过程中,铅球的运动状态在不断的变化 

九年级

【语文】

 被微信撕碎的生活 

胡珉琦

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,比起QQ,它更方便、更快捷,功能更强大。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,在微信中睡去,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。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,刮风下雨都要自拍,看到名牌就要合影……

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,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,而是寻问wifi密码,当wifi终于连上,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。那一刻,谁说我们不是在“为朋友圈而活”?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,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,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、心灵鸡汤、养生秘籍,不堪其扰。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,让“逃离朋友圈”的行为正悄然兴起。

③对此,专家认为,自我觉察非常重要。必须意识到,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,如果是,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。

④随着微信的流行,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,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。对此,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。

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,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。因此,有科学家相信,这种“浅尝辄止”的方式,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“肤浅”。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,互联网的危险在于,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,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。而碎片化的阅读会“矮化”阅读者的文化。这是因为,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,甚至是一篇长文。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,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。

⑥不过,反对者并不这么看,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,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:那就是“数字一代”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。

⑦你知道“同辈压力”吗?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,说同样的话,穿同样的衣服,遵循同样的规则。网络时代,人们的“疯狂”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,而是害怕被“out”。

⑧韩寒曾写道:“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,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,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,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……”

⑨2014年冬天,韩剧《来自星星的你》火遍全中国。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。根本用不着推荐,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。那时候,如果你不知道“都教授”,恐怕就什么可聊的了。

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,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皯什么。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,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。其实,真正可怕的是,因为害怕这种错过,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,而乱了自己的步伐。

⑾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,这是不可否认的。但是,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。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,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。

⑿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,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、学习,以及阅读严肃作品。事实上,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。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,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。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,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、控制它。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,而是必须时常反思,并对此保持警惕。无论何时,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。

17.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,不正确的两项是(  )

A 微信让我们拥有了更方便、快捷的交流方式,但因为控制不好和管理不当,不少人被朋友圈占据了生活。

B 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,朋友圈迅速膨胀,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随之而来,人们不堪其扰,纷纷逃离朋友圈。

C 微信以碎片化的形式传递信息,带来了阅读方式的改变,但是这会使人们丧失阅读书籍的耐心和习惯。

D 文中的“同辈压力”,是说朋友之间,你知道的我也必须知道,你有的我也必须有,否则我就落后了,就有“压力”。

E 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,也可以说明,有阅读习惯的人不会因为微信而放弃深度阅读。

18. 简要概括“被微信撕碎”的“生活”的具体表现。(4分)

19. 第⑧⑨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?(2分)

20. 微信的流行导致信息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,从文章中可以看出,人们对此有哪些看法?(3分)


【数学】

如图,在ABC中,AB=13cmAC=12cmBC=5cm.DBC边上的一个动点,连接AD,过点CCEADE,连接BE,在点D变化的过程中,线段BE的最小值是___cm.

 


【英语】

  ---Could you tell me_________ it takes to walk to the Disneyland?

--- About 20 minutes.

A. how far    B. how long    C. how often    D. how soon


【物理】

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熔断了,以下原因中不可能的是(  )

A.家庭中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

B.电灯开关中的两根导线相碰

C.保险丝的规格不合适,熔断电流太小

D.插头中的两根导线相碰

命题人:

王东梅(语文)

叶  静(数学)

Winnie (英语)

张瑞娟(物理) 

审核:潘科峰

统编:徐田

校验:徐田

老规矩,答案与解析明天见~~~


长按二维码,点击关注。获取每日一题,日积月累,养成良好习惯,成就学霸牛娃!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衡阳体育器材价格联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