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身】体能训练知多少(2)

2023-05-10 14:56:27

文章转载自博客:王衡爱健身

博客地址: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113c62d0102v2bu.html


四、训练四要素FITT:训练类型,训练强度,训练量,训练频率


一个小周期的训练有四个训练要素,分别是你的训练类型,你的训练强度,你的训练量(时间)和该周期内的训练频率。(一般一个小周期我们认为一周)


每次训练课前都要问问自己,我今天的训练类型包括哪些?我的大概训练强度安排在什么范围内?我的目标训练量(时间)大概有多少(长)?


训练类型:


人的身体素质有很多,他们每一种都可以成为一种单独的训练类型,每一种都有很多训练方法,比如力量,速度,耐力,平衡,敏捷等等,但你不可能在一个周期内全部发展,只能重点的发展几种身体素质。


训练类型可以分为:(这是Crossfit的分类方法,我很喜欢)


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:gymnastics体操类练习


控制移动外物的能力:weightlift 举重类练习


长途跋涉的能力:metabolism 新陈代谢类练习


按照训练形式的不同可以分成四类:


重复训练,持续训练,间歇训练,循环训练


重复训练:主要针对改进动作技术,通过高次数重复性的训练,让动作技术更加完善,比如一些小球类偏技巧型的运动。


持续训练:主要用于发展耐力素质,比如心肺耐力。长距离耐力运动(LSD)经常用的训练形式。


间歇训练:有间歇休息时间的重复训练,对发展心肺,肌力,乳酸耐受能力都有很好的效果,严格的间歇训练的间歇时间以心率区间为主,比如很火的HIIT,严格讲,他的休息时间和训练时间是看心率的,一旦心率高于某个上限,就休息,当心率低于某个下限,就重新开始练习。传统的抗阻训练基本也都为间歇训练,发展肌耐力,休息时间建议在30秒内,发展肌肥大,休息时间在30~90秒内,发展绝对肌力,休息时间在3~5分钟。常见的间歇训练形式还有Tabata训练,快速训练20秒,休息10秒,然后循环,一般循环4~8轮。像法特莱克(fartlek)这类耐力训练,其实也有间歇训练的风格。


循环训练:循环训练一般指一系列动作组成的练习,这是可塑性最大的训练形式,根据目的不同,可以编排出很多不同的课程,Crossfit采用循环训练的形式安排WOD,一般分为计时(尽可能快的完成规定的训练组合)和AMRAP(as many reps as possible,在规定时间内做尽可能多回合的动作组合),循环训练是非常适合家庭训练的一种训练形式。


按照运动中供能系统使用的比例不同还可以分为无氧和有氧训练。


但有氧和无氧是没有明显界限的(有学者以乳酸阈为标准界定绝对有氧和绝对无氧),也不是每种练习都能被严格界定成有氧和无氧。像举重,短跑,标枪等这种短时爆发性的运动,可以肯定的说这是无氧运动,像长时间的慢跑,登山,游泳等等可以肯定说它是有氧运动。但大部分运动项目你是很难区分它到底是有氧还是无氧的,基本都是混合供能,你只能说它偏向于某个训练方向。人体有三大供能(能量代谢)系统,ATP-CP供能(磷酸原供能),糖酵解供能,有氧供能,其中磷酸原和糖酵解被称为无氧供能,这三大供能系统一起工作,它们之间的供能比例决定了这一项运动是偏向无氧还是偏向有氧。


对于大众健身人群,在不过度追求运动表现的前提下,按照训练目标的不同,主要关注三种训练类型就足够了:抗阻力量,心肺耐力,伸展柔韧。这三项训练哪一项都不要放弃,按照自己的喜欢,偏向某一方面(偏向力量或者偏向心肺)就好。不要说做无氧有氧了,还是说做抗阻,心肺更好些。


训练强度:


训练强度的衡量有很多,可以用摄氧量/心率等一些体征数据衡量,也可以用外部训练因素作为标准,比如负重量,次数,组数,间歇时间。一般来说,偏向心肺耐力的训练,用心率衡量训练强度,比如心肺耐力训练的心率区间处于靶心率范围内是合适的。而抗阻力量类训练用负重量(%1RM)来衡量训练强度。


训练量:


你在某次完成的训练量,一般来说,心肺耐力类训练用时间和距离表示训练量,抗阻力量类训练用总负重量表示。


训练频率:


一个小周期(一周)内,我的训练课安排几次。对于新手,推荐训练频率为每周3次,有训练经验的可以4~5次,至少要保证每周有1~2天的积极性休息,练三休一也是很不错的选择。



五、周期训练


训练周期可以大致分成两大类:线性周期训练和非线性周期训练(也叫波浪周期训练)


线性周期训练,苏联力量与爆发力项目运动员在长期训练实践中总结,并由Matveyev提出的一种训练理论,主要思想是分段式的发展各项素质,每个训练阶段有不同的训练任务,训练强度在整个训练周期内呈现递增趋势(赛前达到顶峰),而训练量则呈现递减,整个训练周期是“线性的”,不存在波动。线性周期训练非常适合力量与爆发力项目(举重铅球标枪这类),因为力量与爆发力训练项目的赛季往往很短,或者就一场比赛,维持“顶峰”的时间不长,可以通过阶段性的训练“做”一个比赛状态出来。但对于篮球,网球,足球这类赛季较长的项目,我需要长时间的维持体能状态,这个时候非线性周期的训练更加适合。


力量举或举重项目中,线性周期训练的训练任务安排如下:


肌耐力/肌肥大→基础力量→力量/爆发力(训练负荷递增,训练量递减)


非线性周期训练(波浪周期训练),假如有3个训练负荷,4~6RM,8~10RM,12~15RM,线性周期训练一般会在第一周安排12~15RM的训练负荷,第二周安排8~10RM,第三周安排 4~6RM的训练,整个过程呈现“线性上升”。而非线性周期会在第一周的第一次训练安排12~15RM,第二次训练安排8~10RM,第三次训练安排4~6RM,不需要再花三周的时间来分段式的安排训练负荷,非线性周期将不同的训练负荷在一个小周期内进行有机的整合,整个训练过程呈现“波浪”的形式。著名的西部杠铃力量举训练体系即为非线性周期训练。


你不能说哪种周期安排更好,只能说更适合哪一类运动,对于力量与爆发力项目,线性周期是比较适合的,因为它就脱胎于此,而对于赛季较长的球类项目,非线性周期训练看起来更加合适。但从运动员的整个运动生涯来看,还是以线性,GPP→SPP的训练为指导思想的。



六、训练的传统与功能性


功能性训练很火,到底什么是功能性训练,功能性训练脱胎于运动医学领域,但现在去查它的定义,更多的是这个:越符合日常生活的训练,越实用性的训练就是越功能性的,功能性训练不脱离实际。传统体能训练的运动轨迹固定,运动维度单一,支撑面稳定,训练孤立身体部位(削弱动力链传导),似乎“多关节,多维度平面,强调神经控制,强调在不稳定支撑面中维持稳定的能力,强调在负荷与动作速度变化的过程中完成动作的能力“的训练就是功能性的。“训练动作能改善肌肉,但训练肌肉却不能完善动作”,这也是对功能性很好的一个解释。我们要的是动作能力,而不是视觉上的肌肉外观改善,在我看来动作没有功能性与非功能性之分,只有功能性强弱之分。比如俯卧撑比卧推更具功能性,瑞士球俯卧撑比俯卧撑功能性更强。功能性训练是个系统的体系,动作模式训练,功能动作筛查,核心柱力量,动力链传导,能量再生,本体感觉神经控制等等,这些都是“身体功能性训练”的范畴,鉴于我还没到那个理论与实践高度,写到此为止。


友情链接

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衡阳体育器材价格联盟